可以肯定的是中考是可以复读的。中考失利,不想上普通高中、民办高中、中职的初三毕业生,因目前成绩不理想,重新参加下一届中考,这种选择就是复读,形式效果等同于高考复读。
有些平时基础还好,但发挥并不理想的考生,可以选择复读,补习一年,第二年再参加高考不失为一个选择。高考已取消了年龄限制,除军事等少数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,对应届生、往届生均一视同仁。毫无疑问,这为考生选择复读减轻了忧虑。
究竟要不要复读,除了考虑学生成绩因素之外,还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,家长一味逼迫,反而会适得其反,还不如帮助孩子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,如帮孩子克服自卑情绪和怕丢面子的想法,以及树立自信心等。
据了解,一些家长总以为复读是学第二遍,效果肯定会比第一遍好。对于这种想当然的认识,其实学习成效并不一定取决于时间上的叠加,成绩的效应并不一定与复读长短成正比。有些学生复读时反而可能因为略知一二而产生松懈情绪,也会因为似懂非懂而难以集中思想,更会因为角色的原因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困惑。
大家都知道,复读生都是“抱着不成功便成仁”的心态选择复读的。复读生每一场考试都会看的很重要,时刻保持着精神紧绷的状态。虽然说这是一件好事,不过天天这样绷紧神经,是不能好好学习的,因为这样在无形之中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压力。复读生需要在平时保持一颗平常心,把自己是复读生也抛之脑后,自己跟其他高三的学生没什么不同,不需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在考试时才能发挥出自己应该有的水平。
复读很重要的一条是看你是不是自愿复的读。如果不是那么你可以选择退出了,首先复读很辛苦,没有参加过的人不能了解,其次你如果没有那份动力,你还有很大可能考不上好大学。复读也是需要基础的,一般复读比较适合那些接近分数线的人,比如说二本考一本,三本考二本,如果你的基础很差,那么再复读一次也难考上好大学,不过实在人为,好好加油,还有有希望的。
有很多学生高考之所以失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偏科现象严重,有些科目基础薄弱,高考成绩很不理想,以至于影响到整体的成绩,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“短板效应”。存在这样的情况时,高考复读生应该着重加强薄弱环节,那么,在复读班学生人数众多,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时,选择信誉好、可信度高的教育机构或者有经验的家教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辅导,帮助基础科目薄弱的学生尽快提高该科成绩,以达到整体成绩的改善。
国内各省教育部都有声明,对待复读生,必须和准高三生录取政策一视同仁,高考不得有克扣分数出现。而对于少数民族来说,加分这一项,每个民族都一样。复读生和准高三生在高考政策上是一样的,没有地区限制,而且高考后和其他毕业生一样,都是达到同样的分数线来录取。